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管理 >> 班级管理 >> 内容

文科历史学科学法指导

时间:2011/1/5 8:53:41 点击:

  核心提示:各位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竹 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题画诗,赞扬了竹子坚韧的品格。一、相信你的选择是正确的...

各位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竹    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题画诗,赞扬了竹子坚韧的品格。

一、相信你的选择是正确的 。

我把这首诗送给选择了文科倾向的同学们,希望同学们学习竹子坚韧的优秀品质,立志于文科学习。我也祝贺同学们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作为素质教育形势下入学的第一届学生,你们要应对许多新问题,但是,一旦作出了选择,就要一如既往的走下去。有人说“文科升学率低”,有人说“文科就业难”,而这些问题都要辩证地去看待。影响升学率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生源问题,优秀的学生选择文科,升学的优势会更明显;在理科考不上本科的,选择文科考上的可能性要大一些。选择文科就是要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98级学生面临高考由3+2到3+X的变化,98级3班牟春燕、98级7班于菲两位同学,分班前在全市排名23、47,在前景无法预知的情况下,她们毅然选择了文科。2001年高考分别以高分考入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关系学院。如果留在理科班,她们肯定能考上一流的大学,但她们无论如何也上不了北大和清华。谈到就业,这是个社会问题,文科理科的处境是一样的,不是你我能解决的。我大学毕业已经20年了,当初学文科的比学理科的工作都要好。即使2001级、2002级文科班的学生,在这么艰难的就业形势下,他们的工作都不错。有的继续深造,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考上了选调生,留在家里继续待业的寥寥无几,在公务员考试中文科生的优势非常明显。所以说,同学们要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的你一定会无怨无悔。

二、了解高考命题趋向,准确把握学习方向。

  从2007年开始,山东省实施新课程标准,进行自主命题,地理、历史、政治三科构成了文综试卷,地理、历史分别是78分,政治84分。历史8个选择题共32分,非选择题46分。我们一起了解一下2009年历史题。

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1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3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年份

农业(%)

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第一年

26.6

32.1

41.3

第二年

27.2

34.3

38.5

第三年

28.8

36.7

34.5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

14.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1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历史选择答案:

9.C  10.B    13. D    14. A    15.D    

 

II

27.(25分)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材料二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6分)

 

材料三  表3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

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2分)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5分)

答案:(1)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

积极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2)思想领域的变化: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

科学领域的变化: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

(3)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

(4)①科技知识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②人文知识重要: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养成,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

思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

③两者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29.(35分)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一 图11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们抗争示意图。

(1)   据图11,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怎么样的变化趋势。(4分)

(2)   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么样的道路?(3分)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理做出了哪些新贡献?(4分)

答案:(1)  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地;由经济侵略到政治军事控制。

(2)            义和团的道理:扶清灭洋(或“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政府统治”);辛亥革命的道理:民主共和(或“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五四运动的新贡献: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通过做题,我们应该看到:高考命题依据新课程标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就是我们学习的指挥棒。8个选择题都属于材料选择题,选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加强对表格材料、图片材料的考察力度,加大了对学生解读历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察。非选择题27题,是历史综合题,体现了对主干知识的考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与近代西方进步思想揉和在一起,考察思想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29题是三科的综合题,1、2问是历史题,命题选择了高考重要考点环渤海地区,体现命题的地方特色。着重考察学生读图、归纳、比较能力。高考要想得高分,不仅要提高阅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比较等学科能力。

 

三、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有的学生、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历史好学,就是背课本,考前下下功夫就行了,实际并非如此。那如此浩繁的历史知识该怎样掌握呢?

(一)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及时梳理知识。认真听讲是学好每一科的前提,不仅要听知识点的讲解,还要紧跟老师的思路,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认真听取老师对同学发言、练习题的点评。课后及时整理笔记,梳理每一课、每一单元的线索。在课堂上积极思维,踊跃发言,大胆质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把“我们的老师”变成“我的老师”。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所谓理解记忆,就是利用知识,利用已获得的联系,经过思考把握记忆内容内部联系。这是学习记忆各种材料或事物的最常用的方法。理解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直接理解,一目了然;间接理解,经过积极的分析、综合才能明白。理解和记忆紧密联系,理解越深,记忆越牢。理解能使记忆内容"活化",是记忆的催化剂。对记忆内容越理解,越能使大脑思维变得更活跃,从而形成种种反思、联想,产生更为良好的记忆效果。如果不理解记忆对象的含义,就不容易记住,即使勉强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强记不如善悟"的道理即在于此。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是克服遗忘的有力手段。

采用理解记忆法,要弄清记忆对象的含义、意义,要经常重复已经记忆的材料,使理解不断加深,要把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要善于将已有知识和要记的知识相沟通,建立新的联系。

在历史学习中,理解记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同学们可以尝试。

1、  联想记忆法:

1)纵向记忆:可以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时间的先后顺序、事物内部因果联系记忆,如:记忆宋明理学,就要联想到它兴起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发展历程、地位以及与陆王心学的异同,这样掌握的知识即系统有牢固。

2)横向记忆:可以通过把握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达到记忆的效果。如:学习西方工业革命,就会联想到同一时期的中国明清的农耕经济。

3)相似记忆:很多历史事件有很多要素是相似的,这种相似是客观事物的某种联系。如:学习孟子的“仁政”学说,很自然的想到孔子的“仁学”,联想其相似之处,比较其区别,认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相反联想:这是一种逆向联想。如:诸子百家中,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观点相反的是:荀子——“天与人,交相胜。制天命而用之”,庄子——“天与人,不相胜。”。

2、浓缩记忆法:就是抓住主要头绪,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识记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来进行记忆的一种方法。我们常用内容浓缩法,将记忆内容中的精华、核心进行高度概括或分解。,以最简单、最本质、最概括的文字表达出来。如:孔子的政治思想,可以概括为“仁”“礼”“德”“改良”。

3、网络记忆法:

掌握历史全貌,要理清历史脉络,对历史阶段进行整理,使零碎的知识走向网络化。如: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战国孟子发展为治国之策,西汉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发挥,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宋明时期理学的兴起,儒学发展到哲学的高度,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为儒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另如:学习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分析产生的背景时,应联系必修一政治、必修二经济,把它放在明清时期大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

       这些方法仅是记忆手段,要通过你发挥它的功效。记忆总有遗忘,只有及时反复才会牢固。

(三)分层阅读,获取有效信息,提高归纳和概括能力。如:分析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先把要点提炼出来,然后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要素进行归类,从经济、政治、思想、社会四个方面加以概括,运用历史学科语言,组织答案。切忌用文学的语言和及其通俗的语言。

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准确解读历史。

1)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对存在具有反作用。一切从事实出发,分析历史现象,把握历史规律。

2)  历史辩证法的运用。坚持联系的观点,历史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受内部各因素而且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坚持发展的观点,认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具体分析的观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要放在历史背景下,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评价。

五、准确审题,规范答卷。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训练中,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能力。

六、关注现实。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关注现实,回顾历史,社会热点也是命题的重点,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注意与政治、地理学科的衔接,捕捉命题重点。

       鉴于时间关系,仅就如何学好历史谈了几点浅显的认识,方法是普遍的,适合你的才是最科学的,希望对同学有所帮助。

 

 

 

 

 

谢谢!

 

 

        08级历史组

 

2009年9月18日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网站(www.zyyz.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zyyzjwc@126.com 移ICP备1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