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党建 >> 科学发展观 >> 内容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时间:2010/9/29 19:30:32 点击:

  核心提示:xiaoqing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我们党已经制定和形成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和一系列基本政策。概括地说,就是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最近再次强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
xiaoqing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我们党已经制定和形成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和一系列基本政策。概括地说,就是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最近再次强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我们有信心做好工作的根本的、坚实的基础。这次中央领导机构作了一些人事调整,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
  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1989年6月24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57页
 
  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既要克服过去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传统,并且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不断地有所创造。如果不坚决改变那些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和办法,革除过去体制中的弊端,我们的事业就无法前进。
  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1990年12月30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1431页
  
  要通过改革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比如中央和地方,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大中型国营企业和其他企业,以及全局和局部,长远和眼前,国家、集体和个人等等之间的利益关系。改革一定会涉及这些利益关系。基本的原则应该是,从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激发各方面创造精神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办一些大事情的优越性。这就是说,既要照顾各个方面的利益,又要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1990年12月30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1431-1432页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只有通过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同改革开放分不开的。我们已经确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要求,要深入贯彻到实际生活中去,使之具体化、制度化,也都需要通过改革来实现。在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的过程中,我们面临大量新问题,都需要用改革的精神来解决。我们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经济、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需要相互协调、配套进行。
  江泽民《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199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162页
  
 当前,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有条件能搞快一些的就快一些,只要是质量高、效益好、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就应当鼓励发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意量力而行,搞好综合平衡,不要一讲加快发展,就一哄而起,走到过去那种忽视效益,片面追求产值,争相攀比,盲目上新项目,一味扩大基建规模的老路上去。要真抓实干,大胆而又细致地工作,齐心协力办好几件大事,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25页
  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26-227页

  
  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加速广东、福建、海南、环渤海地区的开放和开发。力争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使广东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30页
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加速发展、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重大任务,尤其需要全社会提高科技意识,多方面增加科技投入,真正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开发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基础性研究这三个方面合理配置力量,确定各自攀登高峰的目标。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中华民族要占有应有的位置。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机制,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认真抓好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32-233页


  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处在艰巨的创业时期。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些都应该成为新时期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所要大加倡导和发扬的创业精神。这些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就是邓小平同志所一再倡导和论述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江泽民《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1993年3月31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301页

  发展经济不能只靠增加投资、扩大规模、铺摊子、上项目等外延方式发展新的生产能力。我们现在的财力有限,利用外资也要有国内资金配套,也是有限度的。靠发钞票搞发展,势必会带来通货膨胀,到头来,就要急刹车、治理整顿。建国以来已经几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更要注意和警惕的是不能把资金用来搞泡沫经济,这在国外是有教训、吃过苦头的。发展经济一定要着眼于已有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加强科学管理,降低物耗,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高,创造的财富增多,人民收入增加,市场扩大,才能扎扎实实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江泽民《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8月27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16-117页
    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尽管各地的发展不平衡,但在经济上是一个整体,相互支持,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且根本的利益是一致的。我常比喻,我们事业的发展如同一艘前进中的航船,中央和地方都在这条船上。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同舟共济,谁也不可能置身于整体之外,谁也不能强调自己这里要特殊,更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如果船翻了,无一幸免,都要遭殃。只有大家都认识到这个道理,我们的航船才可能乘风破浪、胜利前进。
  江泽民《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8月27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17页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越是加快改革开放,越要重视农业、保护农业、加强农业。要真正地而不是表面地、实际地而不是口头地、全心全意地而不是半心半意地加强农业这个基础。建国初期实行依靠农业积累发展工业的战略是必要的。现在条件不同了,应该调整结构,包括调整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预算内资金、信贷资金结构。宁肯暂时少上几个工业项目,也要保证农业发展的紧迫需要。特别要保证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保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保证贫困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有较快的进展。在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安排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安排工农业两大门类资金投放的比例。
  江泽民《要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1993年10月18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144页
  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是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重要战略方针。越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人民正确的思想道德武装,弘扬崇高的民族正气,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尚。这样才能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重要保证,才能确保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江泽民《以人民群众为本》(1994年1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364页
  
  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所以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领导艺术。
  江泽民《在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讨论会上的讲话》(1994年3月11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211页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近十二亿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依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呢?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1994年6月14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369页
  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但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江泽民《在接见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全体同志时的讲话》(1994年10月29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120页

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的市场经济的性质。西方市场经济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符合市场一般规律的东西,毫无疑义,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借鉴,这是共同点;但西方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搞的,我们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搞的,这是不同点,而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也就体现在这里。
  江泽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1994年12月9日—14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203页

  国民经济要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健康这两个字很重要。它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说,它要求质量要高,成本要低,技术要优良,产品性能要好,等等。持续、快速、健康这六个字,我们要一直坚持下去,这是积多年正反两方面经验才确立起来的我国经济顺利运行的唯一正确的路子。这个路子来之不易啊!大家一定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毫不动摇地照此去做。这六个字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健康是持续、快速的保证,如果不健康,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问题,持续、快速就会被迫打断。坚持这六个字,目的是为了避免和减少经济工作中的曲折,尽快把我国经济搞上去,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江泽民《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4年12月9日—14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207页

  人口问题不只是数量问题,还包括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与分布等问题。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普及文化教育、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妇女地位、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及道德修养和身心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我们不仅要妥善处理好当代人口与发展的关系,还要为子孙后代创造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江泽民《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5年3月18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287-288页
  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强盛。这是顺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正确抉择。
  江泽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5月26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28页
  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稳定局面;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状况,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都离不开发展。今后十五年我们有充分条件继续实现经济较快增长,必须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加快发展。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十七年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实现未来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深化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下世纪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取得的共识。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各方面利益关系变动较大,各种矛盾可能会比较突出,保持稳定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多么好的规划、方案都将难以实现。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61页
  
  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必须更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种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62页
  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63页
  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必然不断优化升级,逐步形成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合理结构。这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我国也不例外。处理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有很大发展。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还不协调。今后,必须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64页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一是要看到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现象。二是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三是解决地区差距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应该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66页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两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单纯强调这一面、轻视或者忽视另一面,都不利于改革和发展大业。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应该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67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果差距悬殊,而且任其扩大,就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我们必须坚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时,要把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70页

  我们这样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要引进先进技术,但必须把引进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优势;要利用国外资金,但同时更要重视自己的积累。这样才能争取时间,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绝不是要闭关锁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71页
  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国家大、人口多,情况复杂,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赋予地方必要权力,让地方有更多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整个经济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全国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央必须制定和实施全国性法律和方针政策,才能保证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维护全国市场的统一,促进国民经济有序运行和协调发展。
  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71-472页

  农业是社会效益大而比较效益低的产业,光靠市场调节不行,必须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加以扶持和保护,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要制定引导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多方筹集农业发展资金的政策。合理调整工农、城乡利益关系,按价值规律同农民打交道。健全主要农产品风险基金和储备调节制度,减少农业的市场风险。引导二、三产业加强对农业的支持,逐步形成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以工带农的机制。充分运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更多一些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从农业自身来讲,要强化科教兴农,优化内部结构,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路子,逐步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从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
  江泽民《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奋发进取,讲求实效,做好明年经济工作》(1995年12月5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129-130页

    发展高技术,要始终突出自主创新。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才能减少对技术引进的依赖,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我们要立下一个雄心壮志,就是必须尽快地使我国摆脱高技术落后的局面,努力研究开发出自己的具有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努力创造并掌握好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努力建设强大的民族高技术产业。这是关系我们经济繁荣、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战略之举。
  江泽民《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1996年4月4日),《论科学技术》第71页
    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江泽民《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7月16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532页

进行经济风险防范研究,是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经济风险防范问题,是为了保证国家经济安全。这项工作主要是从宏观、全局和长远战略的高度,观察、预测、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对策。这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工作,直接关系到顺利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关系到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确保我国经济自主、自立乃至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关系到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做好经济发展风险的防范工作》(1996年8月6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537页
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也难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江泽民《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5月26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382页
 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在我们这样的东方大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伟大的胜利。但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3-14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4-15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7页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7页
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7-18页
    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九五”计划和二0一0年远景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时期,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并在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8-19页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9页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0页
    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1页
 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6-27页
  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前进。努力增加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拓宽消费领域,引导合理消费。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充实精神生活,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特别要改善居住、卫生、交通和通信条件,扩大服务性消费。逐步增加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提高教育和医疗保健水平。实行保障城镇困难居民基本生活的政策。国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7-28页
  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33页
  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这个指导思想一定要明确。现在,国际竞争这样激烈,无论从目前搞活国有企业还是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非这样做不可。
  江泽民《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1997年12月24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92页
 
  亚洲一些国家的金融危机,向人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教训。我看至少有三个问题很值得深思。一是,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合理的经济结构之上,必须有自己强大的基础产业,否则经不起困难和风险的冲击。二是,现在国与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大,谁也不可能关起门来搞现代化建设,不可能回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参与这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既要充分利用其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来发展自己,又要清醒认识和及时防范其中可能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和风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这一点,对于像我们这样经济技术实力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如何趋利避害、掌握主动权,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三是,经济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但它不是孤立进行的。在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这些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做得不好,如果法制不健全、政治腐败、社会风气不良,就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全局。
  江泽民《做好经济工作,增强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1998年2月26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02页
 
  正确处理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是我们必须经常加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一个现代化的国防,是保障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历来十分关心。这些年来,在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尽可能地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经济实力还不强,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经济上不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也搞不成。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的方针。我们不能同发达国家比国防投入,必须走一条经费投入比较少而效益比较高,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路子。
  江泽民《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讨论会上的讲话》(1998年3月10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478-479页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制定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争先抢占科技、产业、经济的制高点。面对这个态势,我们必须顺应潮流,乘势而上。
  江泽民《创新的关键在人才》(1998年6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32页
  
     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国家也回避不了。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谁也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去发展自己的经济。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不能看到有风险、有不利因素,就因噎废食,不敢参与进去。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以切实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壮大自己。
  江泽民《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外交工作》(1998年8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01页
     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
  江泽民《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的演讲》(1998年11月24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37页

  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多、经济效益低,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最重要的是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质量和效益上去了,国民经济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才有后劲。质量效益上不去,即使速度一时上去了,最终也会掉下来。要坚持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江泽民《关于一九九九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1998年12月7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657-658页
        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由温饱向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各方面的需求潜力十分巨大,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们有必要也有条件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的基础上。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带根本性的方针。
  江泽民《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的基础上》(1998年12月7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415页
  
  要从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地区优势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把东中西各地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我们强调协调发展,是要在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和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得更好。
  江泽民《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1998年12月7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421页
  
  社会保障,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降低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增强他们的生活安全感。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这方面的法制是否完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江泽民《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1998年12月14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425页
 
  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的;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又从新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的。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这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包括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都不能动摇。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部内容,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我们就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1998年12月18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52-253页
     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生产力,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既要重视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
  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1998年12月18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54页
     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形态,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就没有物质基础;没有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物质文明建设就没有动力,经济发展目标就难以实现。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党明确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就是为了既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又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完整地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1998年12月18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58-259页
                                     
  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能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1998年12月18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62页
  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宏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方面工作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顾此失彼、畸轻畸重,就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塑造一个人头像,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都要成比例。如果不成比例,各个部位雕琢得再好也没有用。哪怕一个部位没有安排好,也会破坏整体的平衡和美感。我打这个比方的意思是,我们做工作,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学习》(1999年1月11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307页

  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发展格局,对于第三世界广大国家来说,既提供了利用高技术和先进知识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有利机遇,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及时抓住这种机遇,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效战胜各种挑战,这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考验。
  江泽民《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1999年6月15 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329-330页
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从实现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高度,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国家办好教育事业的同时,还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兴办和扶持教育事业,特别是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总之,要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化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全社会的实际行动,为繁荣我国教育事业提供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合力。
  江泽民《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1999年6月15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336-337页
 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振兴中华的宏伟战略任务。实现了这个宏图大略,其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社会的深远意义,是难以估量的。全党同志和全国上下必须提高和统一认识。没有西部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
  江泽民《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344页
     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关键是要加强和不断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我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这个问题,不仅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很强的政治意识,而且要使全社会都树立这样的意识。
  江泽民《加强技术创新》(1999年8月23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392页
     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这些新情况带来了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新变化。对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必须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以防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对于各种社会矛盾,要区分不同情况,通过改革和发展,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各种手段,妥善加以解决。
  江泽民《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1999年9月2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415页
     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上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民族地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潜在市场广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要求,也是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要求。
  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1999年9月29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1053页

  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城乡差距大,农业人口多,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小城镇建设,不仅有利于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而且有利于启动民间投资、带动最终消费,为下世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持续的增长动力。
  江泽民《目前形势和经济工作》(1999年11月15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438页

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也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只要广大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拥护改革,我们就一定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和矛盾,即使出点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好办。而要赢得群众拥护,最根本的是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基本群众共同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根本准则。
  江泽民《目前形势和经济工作》(1999年11月15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444-445页
  
  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全面实现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必须继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在经济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一定要统筹兼顾地抓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江泽民《目前形势和经济工作》(1999年11月15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446页
  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市场本身又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善于正确运用包括预算、税收、转移支付等在内的财政手段,发挥其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监督管理上的重要职能作用,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江泽民《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2000年1月19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509-510页
     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充分利用好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通过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壮大自己,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条成功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引进来”方面成绩很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必须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这同西部大开发战略一样,也是关系我国经济和整个现代化建设发展全局的大战略。“走出去”和“引进来”,是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江泽民《“走出去”和“引进来”是对外开放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2000年2月25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519页
  
   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页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抓党的建设,同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要求是一致的。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都应该贯穿“三个代表”要求。各级党委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抓住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这个根本,围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江泽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15页

  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当今世界,争夺人才的竞争异常激烈。美国的经济、科技所以发展得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从全世界网罗了大批人才。我们要有政治远见,及早研究对策,真正把培养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大事来看待、来落实。
  江泽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28页
  
  面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在全国兴起一个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潮。我们要抓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抓紧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抓紧推进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在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同时,特别要加快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提高各行各业的科学技术现代化水平。
  江泽民《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2000年6月5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34-35页
  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面对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挑战,面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巨大科技需求,我们必须开阔眼界,紧跟世界潮流,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
  江泽民《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2000年6月5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36页

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同时又必须不断增强国防力量,使国防建设在国家财力增加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寓军于民,是把这两项战略性任务有机统一起来的重要举措。
  江泽民《在参观国防军工协作配套成果展示会时的讲话》(2000年7月14日),《论科学技术》第209-210页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使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高素质人才的竞争。现在,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我国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必须大大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战略。如果不抓紧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我们就会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江泽民《在听取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汇报时的讲话》(2000年8月26日),《论科学技术》第223-224页
  
  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现在世界经济发展加快,各国都在寻求新的发展。新世纪之初,我们能不能搞得快一点,国内外都很关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又处在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时期,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都需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从经济基础、市场潜力和体制环境等方面看,我们也完全有条件实现较快发展。一定要有主动精神和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加快发展壮大自己。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10月8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91-92页
  
  “十五”期间,我们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是我们在新世纪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重要方针。
  江泽民《在新世纪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2000年10月1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117-118页                                       
  发展要有新思路。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就是新世纪之初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思路。今后五年到十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工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还不高。这些问题如不加紧解决,就难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难以增强我国发展的后劲。
  江泽民《在新世纪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2000年10月1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119页

  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表明,信息化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全力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争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江泽民《在新世纪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2000年10月1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121页
 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就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支持,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加巩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也必须看到,目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一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政治的高度和稳定的大局出发,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生活问题作为党和政府的根本任务。
  江泽民《当前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2000年11月28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569-570页
  
  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回顾中国的历史,在十五世纪以前,出现过汉唐盛世,中国的经济技术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十五世纪以后,中国的经济技术所以逐渐落后了,很重要的原因是丧失了一些重要的机遇,没有做好发展的文章。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是对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规律性总结。这个重要思想,我们始终要坚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对我们都很紧要。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关键在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与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中央在考虑新世纪初我国发展的战略时,突出强调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就是立足于这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全国上下一定要只争朝夕,加倍努力,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地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这篇大文章,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2001年1月10日),《论“三个代表”》第123页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江泽民《大力弘扬不懈奋斗的精神》(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00页

  要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要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真正明确,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在海南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01年2月27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282页

  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强的政治保障。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四项基本原则就是管我们建设和发展的政治方向、政治保障的,因此我们说它是立国之本。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或者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得不好,那就会在政治方向、政治保障上出问题,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就不能成功。

  江泽民《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001年4月2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15页

  解决贫困地区的问题,最根本的也要靠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就贯彻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条件,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生产发展,促进群众生活改善,并逐步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江泽民《扶贫开发是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过程的历史任务》(2001年5月25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51页

  以信息科技、生命科技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化,正在对各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竞争产生深刻影响,也为我国通过科学技术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我们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学习、掌握和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在技术发展跨越的基础上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跨越,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要使科技进步和创新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坚实基础。

  江泽民《要鼓励原始性创新》(2001年6月22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62页

  原始性创新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也是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勇气和毅力,加强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领域的科技创新,努力提高我国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

  江泽民《要鼓励原始性创新》(2001年6月22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62页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全党同志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经常加以检查和总结,看看是不是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纠正。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4页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全党同志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6页

  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实践。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9-280页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80-281页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坚持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通过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BF〗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94-295页 

  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前进。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97-298页

  我深深感到,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否则我们就不能更好地前进。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七一讲话,贯穿了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我认为,这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2001年8月3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335页

  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因为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他们的困难如果解决不好,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且可能产生影响人民团结和社会安定、甚至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的种种问题。我们常常讲要标本兼治,标本兼治关键是治本。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体摆脱困难,使他们安居乐业,就是一种很重要很紧迫的治本。这一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务必充分注意。

  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01年9月26日),《论党的建设》第545页

 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必须以稳定、安全、灵活、多元为思路来筹划我们的工作。稳定,就是各项工作都必须致力于维护政治上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宏观政策要保持必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各项改革必须稳步推进,以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安全,就是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确保信息安全、金融安全和粮食、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的安全。灵活,就是既要坚持大政方针不变,又要善于抓住机遇,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趋利避害。孙子兵法说“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多元,就是要广泛加强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外贸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外汇储备结构的多元化、重要物资进口渠道的多元化。稳定、安全、灵活、多元,既有战略上的考虑,又有策略上的运用,要全面理解、整体把握。
  江泽民《以稳定、安全、灵活、多元的思路筹划工作》(2001年11月27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370页
  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江泽民《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2001年12月1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399-400页
  
  努力建设我国的先进文化,使它在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中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努力发展我国的先进生产力,使我国加快进入世界生产力发达国家的行列,都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只有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才能为发展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指引正确的方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江泽民《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2001年12月1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400页
  
  我认为,从政治上看,从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看,我们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到国际市场的大海中去游泳。虽然我们这方面的能力还不强,但要奋力地去游,并且要力争上游,不断提高我们搏风击浪的本领。这对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综合国力的较量中掌握主动有利。
  江泽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2002年2月25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450页
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要在这个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新形势,继续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力。
  江泽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2002年2月25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456页

  
  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有十二亿多人口,资源相对不足,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绝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道路,这样的发展不仅不能持久,而且最终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难以解决的难题。我们既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又要抓紧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着眼于未来,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江泽民《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002年3月10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461页
  
  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现在,国际上形成了一个越来越明确的共识,就是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江泽民《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002年3月10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462页
  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江泽民《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5月31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2416页

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就业问题解决得如何,是衡量一个执政党、一个政府的执政水平和治国水平的重要标志。
  江泽民《就业是民生之本》(2002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06-507页
 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34-535页
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37-538页
    
  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落实,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38-539页
     
  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39页
     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39页

  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都应该受到鼓励。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40页

  我们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人们的发展活力,鼓励他们积极创造社会财富,更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40-541页
     
  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42页
                                                            
  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0一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42-543页
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力争比二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43-544页
  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45页
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46页

  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47-548页
     
  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50页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53页

  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69-570页

  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我们应该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该而且可以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在当今世界上,我们提倡“和”,也就是说,各国应当在政治上互相尊重,经济上互相促进,文化上互相借鉴。这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江泽民《和而不同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2003年7月2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23-524页

  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经过几代人长期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们前面的道路还很长,还有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和考验。我坚信,我们党的事业是必胜的,只要我们坚持理想、坚定信念,抓住机遇、埋头苦干,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党的团结和党同人民的团结,不断战胜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军队就一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江泽民《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2004年9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601页

  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有十几亿人口,经济文化又不发达,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否则国家就会四分五裂,就难以在稳定的局势中向前发展。
  江泽民《同中央政治局同志谈心时的讲话》(2004年9月15日)

  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我们进行了长期努力,提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正确处理十二个方面的关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等。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我们始终是高度重视的,认为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尤其要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因为我们有十三亿人口,如果粮食发生了问题,世界上谁也救不了我们。还有就是科学技术的问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如果不紧紧跟上,就会落伍。要继续采取一些有力措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切实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作用。这个重要思想是小平同志提出来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科学精神,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转变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还要付出极大努力。这要作为经济工作的一个重头,长期抓下去。
  江泽民《同中央政治局同志谈心时的讲话》(2004年9月15日)

  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在我们党。这是毛主席、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最根本的问题是要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锋队性质、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江泽民《同中央政治局同志谈心时的讲话》(2004年9月15日)
  
  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军是党的军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军队政治上合格,确保军队永远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这个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上,全军同志头脑要十分清醒,立场要十分坚定,旗帜要十分鲜明。
  江泽民《我的心永远同人民军队在一起》(2004年9月20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605页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网站(www.zyyz.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zyyzjwc@126.com 移ICP备1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