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招生考试 >> 高考会考 >> 内容

【我看新高考】超越自我迎接新高考

时间:2011/9/29 17:17:17 点击:

  核心提示:【我看新高考】超越自我迎接新高考     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存在着同一性——贯彻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和公平公正。海南高考新方案遵循“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

【我看新高考】超越自我迎接新高考

  
  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存在着同一性——贯彻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和公平公正。海南高考新方案遵循“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


  《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规定:海南省2007年高考的命题依据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科目设置是“3+3+基础会考”,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列入高校招生的参考依据。


  四个创新点


  第一,以高中新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方案》规定:“试题要在考查课程标准规定的核心知识的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方法和知识的应用,并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考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课程目标与高考评价目标都是国家对高中毕业生的质量要求,但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反差——高中新课程结构的多样性、选择性、整体性要求与高校招生考试的单一性的反差。高考命题从依据考试大纲到依据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转变,正是为缩小这种反差的努力。


  第二,超量给题,限量做题。《方案》对选修模块采取“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的办法,是高中新课程多样性和选择性在高考中的体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也有利于高校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甄别和选择,反映了素质教育和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三,整合两类不同性质的考试。“3+3”是高考选拔性考试,“基础会考”是高中毕业水平考试,将这两种考试成绩整合计算是《方案》的匠心独运,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基础会考”的科目是“技术+反向科目”。“技术”课程进入高考,反映了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其意义在于唤醒国民的“技术强国”意识;“反向科目”是指文科类考生会考理工科目理、化、生,理科类考生会考文史科目政、史、地,“反向科目”会考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同时实现对课程的均衡性引导。


  第四,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选录学生的参考依据。《方案》规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参与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全程电子档案,是评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类体验性学习的依据,同时作为学生高考报名的必备材料,供高校选录学生时参考”。这体现了素质教育和高中课程改革的崭新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探索、独立生活等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线教师的选择


  首先,要牢固树立教育新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贯穿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理想。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员,要以人为本,不迷失教育坐标,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要努力实现自我超越。长期以来,我们对应试教育得心应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惯性,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学科教育的新视野,反思和解剖我们多年来积累起来的“经验”,实现自我超越,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拓宽视野、转换角色,从而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


  第三,要积极探索适应新高考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原点。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始于问题,我们要积极开展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要探索化结果为过程的教学,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应试教育下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我们要大力开展研究性教学,建立合作探究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四,要大力开拓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家庭劳动等体验性学习内容,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有助于学生形成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人生规划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海南中学 吴福生)


  《中国教育报》2007年2月16日第4版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网站(www.zyyz.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zyyzjwc@126.com 移ICP备1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