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课程改革 >> 内容

课堂提问“八忌”

时间:2011/1/5 9:06:10 点击:

  核心提示:课堂提问“八忌”一忌简单直接教师应注意避免问题设计的简单化、直接化,不能直接提一些简单的、学生不加思索就可随口而答的问题。如提问时间、地点、人名、内容等学生一眼就可以找到答案无助于思维发展的问题。这样...

课堂提问“八忌” 一忌简单直接 教师应注意避免问题设计的简单化、直接化,不能直接提一些简单的、学生不加思索就可随口而答的问题。如提问时间、地点、人名、内容等学生一眼就可以找到答案无助于思维发展的问题。这样易于陷入为提问而提问的形式主义,从而失去提问的价值。为此,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具体筹划,设计出“若隐若现,可望可及”的问题,使提问具有启发性,具有思维量和思维价值,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思考去发现知识的蕴含之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忌平淡无奇 提问的核心在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但枯燥、平淡的问题则味如嚼蜡,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长期如此,还会使学生感到厌烦,逐渐形成对问题的惰性和思维的僵化。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角度新颖,平中出奇,使问题具有情趣和吸引力,能使学生因好奇而集中注意力,并由好奇心发展为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诱导学生积极思考,热情主动地去学习。 三忌高不可攀 提问设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过于深奥,则显得高不可攀,学生不知所云,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而且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也就无法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基础和思维特点,把握好问题难度,使所设计的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邻近发展区域内”,即在“跳跳就能够得着”的高度上,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后能够回答。 四忌不架铺垫 对于教学中的疑难知识,教师应避免不架铺垫,直接提问。而应根据学生实际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的分层次、有梯度的设问,把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能够直接思维的“子问题”,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组,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深化,并在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忌模糊不清 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在概念或内容上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混乱,甚至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因此,提问时应注意问题准确,答案明确,不能歧路亡羊,留有三岔路口。 六忌只问不导 教师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千方百计掌握“点金术”,而不是只简单地授学生以金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问题因势利导,为学生进行思维铺路搭桥,成为学生学习的导航台。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归类、抽象和概括等历史思维的一些基本方法,这样学生就具备了进行思维的必要条件,掌握了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金钥匙,最终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七忌疏密无间 教师要注重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二要控制好提问的频率,把讲授和设问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维一张一弛,确保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此外,提问后要有适当的时间停顿,给学生思考、驰骋的广阔空间,也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这也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要求和体现。 八忌批评责难 教师在提问时态度要和蔼、亲切,要用带激励性的言辞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发扬民主作风,让学生有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答对者表扬,答错者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创设一个民主、活泼、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使提问发挥出它应有的艺术魅力。  

Tags:课堂 提问 

Tags:课堂 提问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网站(www.zyyz.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zyyzjwc@126.com 移ICP备1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