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招生考试 >> 高考会考 >> 内容

基本能力——山东省2007年高考试题专家分析、评价意见

时间:2011/9/29 17:17:43 点击:

  核心提示:“基本能力测试”(即“1”)是我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而在普通高考中首次增设的考试科目。在高考中进行基本能力测试,在全国也是第一次。参加会议的专家普遍认为,“基本能力”试...
  “基本能力测试”(即“1”)是我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而在普通高考中首次增设的考试科目。在高考中进行基本能力测试,在全国也是第一次。参加会议的专家普遍认为,“基本能力”试卷充分体现了考试说明所提出的测试目标和考查要求,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试题的整体设计上,科学地、成功地综合了对不同学科基本知识与能力的考核,突出了基础性和整合性;第二,在试题的设计思路与题目内容上,鲜明体现了基本能力测试与学科课程标准及山东省新课程实施进程相协调、相促进的导向性;第三,在考题设计与不同考点的有机组合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有效落实了重点考查考生多元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定位,凸显了内容的时代性和答案的开放性;第四,在试题的难度设计、分值分配等方面,较好地切合了考试说明及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省考生的实际;第五,试题选材思路开阔,在试卷整体设计、立意等方面力求创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总之,整个试卷以高中新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为依据,着眼于学习领域的整合,着眼于知识、能力、素养、情感与价值观的有机联系,着眼于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结,努力做到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基于单个学习领域而高于单个学习领域,联系生产生活而高于生产生活的直接经验,体现知识、能力、素养、情感与价值观等要素的综合性运用,重点考察考生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与应用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等人文科技综合素质,使试题的导向有利于我省各科的全面素质教育。

  一、体现增设“基本能力测试”科目,增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对于中学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正面导向作用。
  专家们认为,“基本能力”试题的这种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引导中学按照高中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好课程;二是有利于纠正文理偏科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关注与热爱生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与社会实际问题;四是有利于引导学生注重知识、能力、素养、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等。
  2007年的“基本能力”试卷共设有11道大题、54道小题,兼顾了六个学习领域,兼顾了文理科考生,兼顾了知识、能力、素养、情感与价值观等各要素的综合考查,面向生活和社会实践,注重综合知识与能力考查,凸现能力导向。在第Ⅰ卷的15道小题中,人文艺术领域的有4道小题,安全、健康与体育类的有6道小题,科学、技术类的有5道小题。第Ⅱ卷共有8道大题,各大题都力求整合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领域,并兼及知识、能力、素养、情感与价值观等不同考查目标。其中,第九大题重点考查情感态度,涉及了亲情、友情、乡情、爱国情等不同层面的情感;第十大题重点考查价值观,涉及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荣辱观、面对挫折的态度等;第十一大题重点考查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二、试卷在总体布局上立意较高,视野开阔,具有比较周密的整体考虑和比较严密的逻辑结构。
  第Ⅰ卷分人文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生活中的科技三大版块。第Ⅱ卷的8道大题涉及了科学发展、创新、和谐、多样性、科学与艺术、情感、价值观及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在每道大题的设计上,均强调题干与主题的关联、小题与大题主题的关联及每道大题之下各小题之间的关联等逻辑关系,确保了试题的良好结构,没有“拼凑”之感。例如,第四大题题干为“2006年12月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方针,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科学发展的主题之下,第16题涉及“绿色GDP”,第17、18题涉及山东产业结构,第19题涉及节能,第20题涉及统筹城乡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大题围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展开,其中的第21题涉及理论创新,第22题涉及文化创新,第23、24、25、26题涉及科技创新。第六大题题干是胡锦涛主席2006年4月21日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的演讲片段:“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中国人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于是相关的第27、28题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第29题涉及人与自然和谐,第30、31题涉及艺术的和谐。第七大题题干是多样性问题:“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多样性是自然与文明的客观现实,理应受到保护与尊重。”第32、33、34题涉及文化、文明多样性,第35、36题涉及生物多样性。第八大题谈到:李政道先生认为 “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钱学森先生更强调“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 。第37、38题涉及艺术,第39、40题涉及科技,第41题涉及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第九大题涉及的是情感:“爱是自然界的第二个太阳。”亲情,友情,乡情,爱国情……共同组成了一个温暖而灿烂的世界。其中相关的小题分别涉及了亲情,乡情与爱国情。第十大题考查的是价值观问题:第45题涉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第49题涉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第50题涉及网络道德,第46、51题涉及个人成才与面对挫折时的态度。三、 试题选材注重时代性、科学性、经典性、多源性、生活性与审美性,并凸显齐鲁文化特色。
  2007年山东省高考“基本能力”试题选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整个试卷都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创新体系等新理念渗透到了试题的设计中,奥运会等活动与内容成为试题的背景材料。材料多来自经典性文献和权威性书刊,保证了试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可以看出,试题设计还充分重视材料的人文内涵与审美观感,展示传统文化的活力与魅力。如第29题引用的“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第46题引用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唯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第46题引用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等材料,都有很强的审美性。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尤其是密切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实际,是增设“基本能力”考试科目的用意。许多题目都注意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尽量选用生活气息浓厚的材料,如关于“全国爱牙日”、天气预报符号等方面的题目。试题的设计还关注材料的地方特色。如第17题考察了关于山东省1991-2005年产业结构变化的情况,第18题考察了关于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情况,第17题考察了孔子的人本思想,等。

  四、准确定位“基本能力”,突出对人文与科技素养和能力的考查。
  2007年山东省“基本能力”试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统一的角度考查考生的人文科技素养与基本能力,尽最大可能避免将学生引导到死记硬背的路子上去,不额外增加学生负担。 试题以考生所学过的基本知识体系为依托,以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基本能力为考查重点,既重视考察以所学知识为依托进行知识创新、信息处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回避体现人的基本素养的最基本知识,对知识与能力作统一的把握与理解。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基本能力试题既实现了对考生进行应知应会基本能力考查的目标,同时也摒弃了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不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反而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总之,基本能力试题是成功的,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它无论对高校选拔优秀学生,还是对于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总体来看,2007年山东省高考试题既实现了平稳过渡,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得到了考生、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肯定。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网站(www.zyyz.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zyyzjwc@126.com 移ICP备1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