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课程改革 >> 内容

教学反思的失真及回归本真路径

时间:2011/1/5 9:06:23 点击:

  核心提示: [摘要]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方式,其作用越来越得到一线教师的推崇。然而,教学反思实施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将教学反思目标化、任务化;脱离教学实践,教学反思丧失个性化,...

[摘要]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方式,其作用越来越得到一线教师的推崇。然而,教学反思实施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将教学反思目标化、任务化;脱离教学实践,教学反思丧失个性化,教学反思方式过于封闭化;有的教师教学反思完全“移植”别人的东西,形不成自己的个性实践智慧,因而对改善教学行为毫无意义。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者及教师对教学反思认识错位,带有功利化思想;教育理论素养欠缺;教学反思能力低下。教学反思偏离其本真的意义,缺失个性。流于形式,削弱了对教学实践的指导功能。要使教学反思回归本真,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教学反思的含义,认真审视我们的反思行为,以教育理论作观照,立足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只有这样教学反思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教师发展;教学反思;教学行为

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越来越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推崇,并努力践行。毋庸置疑,教学反思能让教师突破习以为常的教学惯性,不断审视、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充满智慧与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然而,纵观新课程实施的过程,并没有多少教师伴随着教学反思的行进脱颖而出,成为名师、大家。原因是什么呢?冷静地审视走过的教学反思之路,不难发现一些教师的教学反思变了昧、走了样、失了真。

一、教学反思的失真现象

对于教学反思,教师并不陌生,但真正理解反思的内涵,并以扎实的行动践行其意义以支撑自己专业化发展的教师并不多见。当前,教师为反思而反思,将反思与实践、理论相脱离等诸多违背教学反思本真意义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一)将教学反思目标化、任务化

教学反思本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方式,也是一种过程。这一手段、方式实施的直接目标是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些教育管理者却将教学反思作为一种目标和任务加在教师身上,并量化考核,与奖惩挂钩,这样就导致了教师没有真情实感的融人,没有基于实际问题的思索,为任务而反思,穷于应付,反思也就变得低效甚至无效。例如:一些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多少篇教学反思,每篇不少于多少字,把本应充满生机、探究的反思过程简单地“物化”为机械的任务,大大削弱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脱离教学实践,教学反思丧失个性化

教学反思是立足于自己的教学情感、智慧、学生现状及对教材的理解,联系教育理论,根植课堂教学实践,对自身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进行不间断的批判性思考,以期达到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实现教学效率最优化的一种过程。认真审视我们的教学反思,情况却不尽然,反思不是源于对自身丰富教学实践和师生生活的研究,而是从“文本”到“文本”、从“网络”到“文本”的“复制”与“粘贴”,即使不是“复制”而来,也不过是新课程时髦名词的罗列与堆砌。对充满个性的教学实践缺乏潜心的研究、细致人微的揣摩,没有自己的思想,缺少个性风格。反思游离于自身教学实践之外,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怎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前不久,我校和县教研室一起下乡检查指导教师成长档案袋建设情况,竟然有十几名教师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反思一字不差,如出一辙,面对如此相互剽窃、游戏文字的反思,令人感到愕然继而愤然。

(三)教学反思方式的封闭化

一些教师认为,教学反思是自己个人的事情,不愿与他人共享,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自我封闭,独自地苦思冥想。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教学反思是开放性的,面向专家、同行、学生全方位地开放,强调要与不同背景的主体组成反思活动的结构层次,拓宽反思活动的对话空间,从专家、同行、学生等多个角度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反思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反思的现实中,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自己做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排斥与专家、同行、学生的合作交流。没有参照就无法比较,没有借鉴就谈不上创新,研究问题就会视域狭窄,层次肤浅,深人不到教师的教育方式、教育价值和生活态度等层面。

(四)反思对教学指导作用的虚无化

反思是架构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双向拓展的桥梁,反思的直接目的应是不断积极干预自己的教育行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没有经过自己对教学问题的寻根究底式的思考与探索,也就没有思想和智慧的灵光,没有与同行、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有的教师在反思中说得情真意切,又是找原因,又是寻策略,又是觅途径,完全“移植”别人的东西,而不是对自己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与阐释,就形不成自己的个性实践智慧,因而对改善教学行为毫无意义。再者,有些教师即使从教学中得来反思,由于视野狭窄,反思停留在现象表面,就事论事,得不到理性的突破与创新,也难以指导教学行为的改进。

二、教学反思失真的归因

(一)对教学反思认识错位

一些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教学反思的错误认识是导致教学反思行为失真的主要原因。反思是一种手段,是一种过程,是挖掘教师教育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对教学反思本质含义的曲解,会导致教师反思行为偏离正确的轨道,如:反思游离教学实践之外,把反思伴随教学的隐性化过程显化为任务,轻视理论的观照,等等。这些做法都有悖于反思的反复性、严肃性、持续不断性,因而使教学反思丧失了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和意义。

(二)功利化思想作祟

反思应贯穿于教师教学及生活的全过程,进而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用教学反思改善教师专业生活,使教师教育不断迈向反思性的自我教育。然而,有些教育管理者为了便于操作管理,应付上级检查,展示本单位教师在新课改中取得的成果,对反思篇数、字数甚至格式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但对反思的过程及实效却从不深入到课堂、教师、学生中进行认真地考查,至于反思的评价标准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反思有力地持续进行,更是少有问津。这样,出现教师疲于应付,不管是谁的反思,按量“复制”“粘贴”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上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功利性思想的作祟,转移了教师的视线,阻碍了教师对反思意蕴的深刻思考,导致教师心态浮躁,使教学反思表面化,形式化。

(三)教育理论素养欠缺

现实中,多数教师一是认为教育理念高深莫测,是教育专家的事情,自己没能力、没时间学习与研究,因而也就敬而远之。再就是一些教师持有教育理论“无用论”的观点。教师在处理教育事件、审视教学行为时,关注结果,轻视过程,思考止于事件、行为的表面现象,往往凭借直觉、已有经验和习惯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反应,根本不想自找“麻烦”,去对事件、行为背后的来龙去脉作进一步地探究,教育理论也就显得“多此一举”。例如:教师在继续教育学习时,对理论书籍勾勾画画,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后便束之高阁,更有甚者否定继续教育的作用,其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心态可见一斑。长此以往,教师理论素养低下,教学反思只能停留在较浅的层面,教学反思的深度也就无从谈起。

三、教学反思回归本真的路径

(一)对教学反思进行重新认识

行动源于认识。从管理者至普通教师都要对教学反思现状进行理性地审视,摒弃功利化思想,克服浮躁心态,剖析我们现实中的做法,加深对教学反思意蕴的正确理解,在头脑中对教学反思形成科学的认识。同时,管理者要坚持务实的原则,以科学、公正、公平的评价系统,引导和激励教师的反思行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教师个体长期获得心理、行为上的动力支持。在此基础上,理出今后对教学反思行为的实施、管理与评价的清晰思路,匡正违背教学反思本真意义的行为,这是让反思回归本真的思想基础,也是关键所在。

(二)诉求教育理论的观照

教育理论既源于教学实践,又超脱教育实践,具有前瞻性、监控性、批判性和深刻性。教师在以教育理论作观照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自觉地剖析矫正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水平。用理论链接自己的教学实践并逐步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强化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习惯。理论与行为对接得越完美,反思也越发深刻,久而久之,教师就逐步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教育理论不是在实验室里产生的,它根植于教师最丰富、最朴素,也最深刻的教学实践,因而我们不要把教育理论看得那么神秘莫测、高不可攀,应自觉、主动地去接受、学习和运用教育理论,进而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寻找新的生长点,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

(三)寻求专家引领、同伴帮助

“三人行,必有我师”,善于反思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学习他人优点、勇于接受他人批评、心胸豁达的人,他的教室大门永远是敞开的。我们要以开阔的胸襟向专家、同行开放自己的课堂。一方面聆听专家的指导,走进同行的课堂,学习他们的长处,并找出自己的不足,努力弥补;另一方面,请专家、名师、同行走进自己的课堂,让他们为自己的教学把脉问珍,从他们的点评中,反思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以此不断地创新自我、提升自我。除了向专家、同行学习外,还要关心外面的世界,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听课评课等活动,这是开阔视野、触发灵感、打破反思封闭的有效途径。与专家、同伴的合作探讨,可以拓展反思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教师共享经验、分担问题、交流互助的团队意识,使教师的反思走向开放、大气和灵性。

(四)根植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学反思的对象无疑是自己的教学实践,而不是他人的教学实践。离开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反思无异于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经不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一些教师的反思犹如天马行空,内容空泛,其原因就是没有以扎实的心态去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们要静下心来回归自己的课堂,潜下心来研究课堂中的问题,诸如人文的、教育的、学科的、技能的等方面。唯有如此,反思才具体实在,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对教师专业成长有所裨益,教学实践才会不断地有所突破和创新。教学反思一要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使自己充满自信、激情与力量,引领教学走向更大的成功;二要反思败笔之处,让自己深知教学是个不断趋向完美的过程,始终保持质疑问难、不断进取的恒心、信心与创新张力;三要反思教学理念,任何一种教学行为的背后都折射出一定的教育理念,我们是为了“教人”而“教书”,一切教育行为都是为了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而,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学习行为是否得到改善来判断反思是否成功、有效,不断提高教学反思水平。

褪尽教学反思之浮华,彰显其本色既是发挥教学反思功能、支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具有良好品质修养之必需。教学反思不是新课程改革的“标签”,而是教师工作、生活的一种状态、一种方式、一种精神,这是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所使然。当我们的心态不再浮躁,行动便会踏实勤奋,教学反思就会走向深刻,成为我们在教学心路上留下的一串深深的、奋进的印痕,令我们骄傲与自豪。

Tags:教学 学反 反思 思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网站(www.zyyz.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zyyzjwc@126.com 移ICP备1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