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风貌 >> 一中领航人 >> 内容

和谐凝聚力量 协作成就梦想

时间:2006/10/15 17:06:24 点击:

  核心提示:和谐凝聚力量协作成就梦想——解析山东省招远一中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本报记者 李兴增 通讯员 李培霆/文 编者按 山东省招远一中以其屡创新高、卓尔不凡的教育教学成绩闻名遐迩。特别是近几年来,招远一中的...

和谐凝聚力量 协作成就梦想

——解析山东省招远一中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

■本报记者 李兴增  通讯员 李培霆/文

    编者按   山东省招远一中以其屡创新高、卓尔不凡的教育教学成绩闻名遐迩。特别是近几年来,招远一中的高考成绩一直名列省市前茅,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2001年名列烟台市49所高中第五,2002年跃升至第三,2003—2006年连续4年名列烟台市第一。短短6年间,招远一中创造了教育界的奇迹,在山东省、烟台市形成了社会各界称誉、上下关注的“招远一中现象”。这一现象的背后,或许蕴涵着些许可以值得借鉴、学习、效法的先进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秉持这样的想法和心愿,本版将招远一中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展现给读者。

    这是一组让人慨叹的荣光,同时也是一组让人激荡的履历:
    2000年高考,招远一中首榜本科上线首次跨越400名大关;
    2001年高考,招远一中首榜本科上线突破500名大关,其中221名考生昂首挺进“211工程”重点大学;
    2002年高考,招远一中再创新高,首榜本科过线数突破600名大关,其中242名考生跨入“211工程”重点大学;
    2003年高考更上一层楼,639名同学跨过山东省首榜本科分数线,275名同学跨入全国“211工程”重点大学;600分以上考生,全省1517名,招远一中独占34名;
    2004年高考,全省700分以上尖子生数和全省前600名优生数,招远一中皆占其1/5,两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同年,招远一中学生孙立才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举夺魁,荣获全国一等奖,进入奥赛冬令营,实现了烟台该奖项零的突破;
    2005年高考,在考生数与2004年持平、当地5处高中划片招生的情况下,山东省首榜本科过线人数高达807人,全省理科前100名考生中,该校占5名,全省文科前100名,该校占2名,高考尖子生数列全省首位;
    2006年高考,招远一中又一次刷新记录,首榜本科过线突破900名大关,以绝对优势名列山东省第一!
    各种荣誉称号也纷至沓来:招远一中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校”、“烟台市明星学校”、“烟台市优生培养先进高中”等80多个省市级荣誉称号。
    2005年,鉴于招远一中对教育界的卓越贡献,烟台教育局授予“高中教学工作明星学校”奖牌;招远市委、市政府历史性地给予荣立集体三等功的记功表彰;学校被认证为“全国创新教育示范基地”……
    是什么造就了招远一中如此辉煌的成绩?作为一所县级中学,招远一中成功的秘诀又是什么?
    解析一:
    “个体优化,整体创优”——“捆绑式”考核,破解师资短缺难题,锻造卓越团队
    招远一中是一所具有80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2003年8月20日,鉴于百姓对优质高中资源的渴求,一中仅用短短不到10个月时间,建起了可容纳3000余名新生的新校,与老校叠加,生源达8000余人。学校规模迅速膨胀,一个全国大多数高中面临的共同难题同样摆在了招远一中的面前:师资严重短缺。
    大批调进初中比较优秀的教师,大量接纳大学应届毕业生,成了别无选择的选择。招远一中近3年来从初中调入教师93名,两年接收大学毕业生100多名,尽管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瓜菜代”,但在456名专任教师中,这的确是个很大的比例。
    管理学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即木桶盛水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新调入的两部分教师显然成了一中教师集体中的“短木板”。如何让“短木板”尽快长起来?如何让他们迅速适应并胜任高中教学,让招远一中保持竞争的优势?这是摆在郭美娟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面前的新课题。
    “与狼共舞,就必须学习狼群的团队合作精神”,郭美娟在学校一次会议上用“与狼共舞”来形容高中教育群雄纷争时代的到来。她说,高考升学的竞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不允许教师单打独斗,只有把所有教师的聪明才智都集中起来,实施“整体创优法”,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才能让新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才能取得“1+1+1>3”的效果,才能让学生享受到最优质的高中教育。
    ——智慧共享,“捆绑”奖励
    为适应招远一中的现状,学校的决策层大胆提出了“个体优化,整体创优”的决策,并进行了成功的尝试与实践。
    “整体创优法”在招远一中,其内核为学校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而外在主要表现则为:集体备课的智慧共享和“捆绑式”奖励机制。
    集体备课,好多学校都实行了,但流于形式的不在少数。在招远一中,年级学科组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是一次智慧共享的“大餐”,是新教师获益与提高的最优方式。
          集体备课采用中心发言人制,中心发言人由每位老师轮流担任。发言人必须将单元重点、难点“啃”透,以说课方式让大家讨论,经集体反复修订后,成为大家共同的教案。
    2003年同50多名大学毕业生一起踏进招远一中大门的于含芬,仅仅经过一年就已成熟起来,成为骨干教师。她的体会是:大家一起备课,一起讨论甚至争论,总是收获最大。她自己就备有三套备课本:一个是自己第一遍的备课本,一个是集体备课时记录的备课本,一个是整理后课堂授课的备课本。在学校采访时,好多教师自豪地告诉记者,在招远一中,教师之间没有知识壁垒,大家的教案全部摆在桌子上,谁都可以随时翻看,谁也不会把自己的教案锁在抽屉里的。互帮互学成为教师们的共同习惯,老教师向新教师请教也是常事。
    招远一中独创的“捆绑式”奖励机制,是“整体创优”的重要保证。“捆绑式”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集体与个体结合,即集体最优,个体最优者才能最终成为最优;也就是说,一个教师成绩无论再好,若所在年级学科组不是最优,个人也将与最优无缘;二是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有机结合,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的办法。两者结合,不仅解决了教师之间的无序竞争,减少了内耗,而且激活了竞争和用人机制,形成了大家共同成长、共同创优的良好氛围。
          ——放心让新老师带高三
    招远一中副校长姜本清告诉记者,许多高中都不敢让新教师带高三毕业班,担心高考失利。但招远一中却敢于大胆让新教师带毕业班,这主要缘于“整体创优”中的集体力量,因为新教师背后有强大的“智囊团”。
    崔奎美,1997年从初中调入一中,今年已经第5次送毕业班了。她的体会是,以前教初中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来到一中,基本从零开始,压力很大。是老教师的指点和集体智慧,给了她强硬的“拐杖”,让她充满自信,站在讲台上心里很踏实。
    点评:要想成就卓越学校,必须锻造卓越团队。教师展示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才华,更是大家智慧与经验的集萃,在协作中,教师的力量被整合到极致,呈现一种竞合态势,思想互相碰撞,观念相互激荡。“整体创优”打造了招远一中优质的师资队伍,从而也整体提升了招远一中的教学质量。更可喜的是,“整体创优”让一批又一批年轻教师茁壮成长,迅速成为骨干和中坚力量,学校发展后劲十足。这也正是招远一中多年高考屡战屡胜,始终战绩辉煌的重要原因。
    解析二:
    “以情育人,以情凝人”——以“情感教育”打造和谐校园,凝聚核心竞争力
    招远一中领导深知,教育事业是育人的事业,需要感情的极大投入。2000年8月,郭美娟担任招远一中校长后,她的“以情育人,以情凝人”的办学思想很快就赢得了全体教职工的认同。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从严管理,依法治校;以情育人,以德治校”,重视情感教育,打造和谐校园,走上了办特色、创品牌的强校之路。
    ——班子和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和谐的班子才是战斗的堡垒。招远一中成立“学校督导组”,不遗余力地锻造这座坚强的“堡垒”。在这方面,郭校长身体力行,在校园内开设了“大姐与弟妹手拉手,校长与师生心连心”的知心姐姐信箱,全校师生无论有什么困惑、困难,都可以通过信箱向郭校长求援。近年来,郭校长先后收到师生各类信件3000余封,均一一仔细阅读,并给予妥善处理,她以一个“大姐”特有的爱心、热心、耐心和恒心让全校师生感动于心、奋进于行……在她的带动下,领导干部想学校所想、急学校所急,在教师家属进城、子女就业、分房等方面办了许多好事、实事。
    ——管理和谐
    管理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管理的最终归宿是和谐。招远一中原来实施的是教务处与教研组的“交叉管理”,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近4年来,学校不断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形成了“零距离”管理模式。实施了年级主任负责制、备课组长负责制及年级管理组负责制。中层干部下基层,两个人负责一个年级,将管理重心下放,将“责、权、利”放给了年级主任、备课组长和年级管理组,形成“年级主任——年级管理组——备课组长——教师——学生”和“年级主任——年级管理组——班主任——学生”的双线“垂直”管理,教育教学的责任更加直接明确,实现了管理网络和管理界面的“无缝覆盖”,构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管理格局。
    同时,学校将人性化管理介于工作细节中。学校领导曾明确提出:“视老年教师如父母,视青年教师为弟妹”。这使学校的全体教职工深刻感受到,领导不高高在上,不板着面孔训人。在这样的大家庭中如果不想工作,干不好工作,则于心不安,更对不住领导。
    ——教师和谐
    除了实施“个体优化,整体创优”管理外,学校还努力创造条件,帮助每一位教师尽快实现由“时间型”向“效益型”、由“学历型”向“能力型”、由“教书型”向“学者型”、由“职业型”向“事业型”的转变。尤其针对占教师总数72%的青年教师,组建了“青年教师管理委员会”,让老年与青年教师在师德、学术两方面“结对子”,发挥传帮带作用。实施了青年教师“一年适应,三年成才,五年成骨干”的“135”成才计划。学校创造“取经”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进修培训和研讨会,100余名教师获得了研究生文凭;组织教师去北师大、华东师大附中、上海育才等全国名校参观学习;选送优秀教师远赴加拿大、澳大利亚参加培训;聘请专家学者、知名教授来校讲学;定期开展“名师工程”、“教坛新秀”、“明星教师”、“中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比赛”等活动。充分调动了教师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极大限度地挖掘了教师的内在潜能。
    ——师生和谐
    师生和谐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为此,学校开设管理上的“绿色通道”,采用分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师生和谐。
    首先,重视尖子生、优生、边际生以及特长生的培养。实行分层教学、合理分流、合格加特长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的力度、深度和广度。让所有的人才都脱颖而出。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抓好3个步骤:一是加大“三生”培养奖励力度,尤其加大边际生转优奖励;二是每次大考后3个年级分别召开实验班学生会和边际生会,从立目标、讲学法、重学风、补弱科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三是建立“三生”档案,因材施教,让教师时时关注“三生”的培养。分层教学,结出了丰硕成果。这正是一中每年奥赛出类拔萃、高考过线率及“211工程”过线率大面积丰收,音体美特长生过线众多的原因所在。
    其次,坚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研究与实验基地,学校先后招聘了1位心理学研究生和3位心理学本科生,开展心理咨询,从事心理教学,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将学生的心理教育列入课程。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如,针对学生的气馁心理,采取了“低起点、小步子、多参与、快反馈”的方法;针对高考落榜生,采用“鼓励性评价”,让学生看到希望;对犯错误的学生,把握时机,注重激励,进行“魅力批语”……
    尊重学生,赏识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健康的信心,都有奋进的勇气,这正是招远一中“笼络”学生的“秘笈”,也是一中多年来整体教学成绩屡创新高的重要因素。
    点评:“以情育人,以情凝人”是招远一中办学的一大特色,“情感教育”的全面实施带来了校园的整体和谐,带来了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打造了学校强劲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法宝。辽宁的一位教授一语中的:如果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加“催化剂”,招远一中就是把“情感教育”化成了教育教学的“催化剂”,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解析三:
    “走进一中是主人,走出一中是成功”——质量与服务的理念,体现了招远一中的经典和精髓
    学校的产品是服务,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家长和社会。早在2000年,招远一中就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理念,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又发展为“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再发展为“视学生和家长为上帝,把学校和老师定位在服务者的角色上”。今年,学校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走进一中是主人,走出一中是成功”的口号。这四个办学理念,呈现了一种不断深化、不断细化、不断人本化、科学化的发展态势,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质量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体现了求变、求新、求实、求深的办学理性,体现了学校为每一名教师、每一名学生搭建人生成功平台的办学理念。
    企业要腾飞靠的是品牌,学校要发展质量是首位。作为教育者,不仅要有学者型、专家型的才华,更要有企业家的思维方式、战略眼光和魄力胆识!招远一中牢固地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狠抓教学质量生命线,将企业的质量品牌效益引入了学校管理。
    招远一中现代化的餐厅采用“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经营模式,使学校甩掉了沉重的后勤管理包袱,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抓教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伙食质量,取得了“双赢”。
    一流的教学成绩,就得有一流的育人环境。几年来,招远一中不断改善校舍条件,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扩建了老校区;吸呐社会资金,投资1.3亿元,在招远经济开发区新建了花园式的现代化高中——招远一中分校:有水、电、暖、通讯等配套的宾馆化的公寓楼,有服务一流的餐饮楼,有功能完备、气势雄伟的办公楼,有投资1000万元的校园网,有全国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和多功能艺术大楼,有高标准的塑胶操场、体育馆。一流的生活环境和教学环境,成为莘莘学子求学成才和教师施展才华的理想殿堂。自2003年8月份以来,学校由36个班迅速发展为今天的一校两区137个高中教学班,600余名教职工,9000余名在校学生。新、老校区的质量效应和规模效应互相辉映、相得益彰,成为跨入全国名校的强有力的“双翼”。
    点评:理念蕴含点滴中,教育服务勤践行。用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办学 ,是当下比较“时髦”的一种说法,之所以“时髦”,是因为符合了形势的发展,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教育并不单纯是教与学,它必然牵扯到更多的内容,涵盖更多的社会层面。招远一中紧踏时代的节拍,高举服务的旗帜,竭力构建一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同。

       
■采访手记
和谐校园   现代教育新追求

    采访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这里的事、这里的人都让记者深受感动和鼓舞。在招远一中, 记者不但深切地感受到每一位教师身上的儒雅的风范,上进的激情,更深切地感受到一中领导的远见卓识和教师群体极强的凝聚力、向心力。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特有的上进心、责任心、使命感,感悟到了一中连攀高峰的内在动力。
    招远一中现有在校生9000多人,高中137个班,600余名教职工,办学规模大,领导班子成员少(只有22个成员),却创下连续4年高考烟台第一。他们靠的是什么?清晰的办学思路、先进的管理理念。他们积极运用“帕累托定律”,寻觅教育的真谛,利用“二八”省力法则,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牢固树立质量意识,重视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挖掘内驱动力,积极倡导赏识教育。他们坚信“小事成就大事,细节造就完美”、“要想成就卓越学校,必须锻造卓越团队”,用刚性制度柔性管理、人文关怀以情育人、集体创优促进师生发展的办学经验,打造了一个充满魅力的“和谐校园”。
    和谐凝聚力量,协作成就梦想。构建和谐校园,现代教育新追求!
    教育事业是这样,其他事业又何尝不是呢?(2006年10月13日)

来源:中国信息报http://www.zgxxb.com.cn/rdzz/201002254015.shtml

 

作者:招远一中 来源:招远一中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网站(www.zyyz.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zyyzjwc@126.com 移ICP备1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