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经验交流 >> 内容

新课程视野下的政治课堂教学主线设计

时间:2011/1/5 9:10:51 点击:

  核心提示: 成功的课堂教学通常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教学主线是教师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威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那么,在新课程视野下,政治课堂的教学主线应如何设计呢?一、以问题设计为主线:设疑...

成功的课堂教学通常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教学主线是教师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威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那么,在新课程视野下,政治课堂的教学主线应如何设计呢?

一、以问题设计为主线:设疑——求疑——解疑

俗话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由。教学中教师设“疑”,学生才有“解疑”之需。教师精心设疑——鼓励质疑——引导解疑的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的表现。学生思考求疑——大胆质疑——创造性解疑的过程就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最佳结合体现在“设疑”与“解疑”的结合中。

在《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教学中,某位老师以京杭大运河申遗途上遇到的各种顾虑为主线来揭示本课知识要点。

顾虑一:京杭大运河流域很广,两岸的自然文化遗产大多流落民间,整理起来难度较大。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古运河文化,并归类出教材所讲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四种传统文化。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顾虑二:运河主体是隋炀帝主持修建,有供其游玩享乐的初始目的,修建时伤民太重,申遗可能会产生意识上的“负面影响”。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树立一分为二的辩证观,帮助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顾虑三:大运河有些河段已经干涸,部分河段污染严重,它在航运上的作用与地位与古代相比已明显弱化,不适合申报世界遗产。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大运河在航运上的地位和作用变化的原因,并体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应顺应社会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以问题为主线的情境创设能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动机,让学生充分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他们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教师通过设计相互贯通的问题非常巧妙地把教材内容串联起来。学生通过分组对三个顾虑进行讨论甚至辩论来析疑。解疑的过程也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每组学生中选出代表进行典型发言,教师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进行适当点拨。这种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策略能够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焦聚了学生的目光,凝聚了学生的思想和情绪。

二、以情境设计为主线:入境——明理——导行

以情境设计为主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相互贯通的系列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情境设计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掌握知识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某老师在执教<经济生活>中“新时代劳动者”一课时,以展示学生对劳动和就业情况调查成果为主线,设计了与教材知识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

展示一:甲组学生展示了他们采访参与汶川抗震抢险的医疗队队员和去北京参加奥运服务的餐饮工作人员的录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帮助学生形成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认识。

展示二:乙组学生展示了他们实地调查苏州园区人力资源中心收集到的图片和材料。在学生对收集来的材料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分析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党和国家解决就业问题而采取的举措。

展示三:丙组学生展示的是一段采访来苏州寻找工作的大学生的录像。通过这段录像反映了部分大学生想找一份“体面、稳定、工资高、专业对口、城市环境优美、社会保障健全”的好工作心态。教师在引导学生辩证分析这段采访的过程中,学生也体会出解决就业问题.不仅需要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更需要每个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展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

准确把握教材的感情基调和实质性内容,这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这是驾驭课堂教学情境的关键。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反复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用真情实景去感染学生,才能真正发挥感染、移情作用。本节课,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前预习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设置情境,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情境,引导学生明白教材所讲的道理,同时对学生今后选择职业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以创新设计为主线:了解——理解——见解

了解、理解、见解都是对事物认识的程度。了解是指对事物或知识初步的认识;理解是对事物或知识深入的认识。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教师应在帮助学生了解、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其创新能力。能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

某老师在执教<生活与哲学》中“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课时,以老师收到表弟一封来信并请全班同学帮助回信为主线,采用了“了解——理解——见解”学习三步曲。

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展示了一封来自远方表弟的来信。信的主要内容是:“冬季征兵开始了,我刚刚高中毕业,又没考上大学,村干部和爸爸妈妈都劝我去报名,可我不大想当兵。我觉得当兵太辛苦,想找一个比较舒适的工作;当兵为他人辛苦甚至牺牲,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当兵耽误了赚钱的时间,浪费了青春年华,实在不值得。”如何来回复表弟这封信呢?教师想请学生一起帮其出出主意。

教师在引导大家讨论“如何看待当兵辛苦”这一问题过程中,学生领悟了“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在引导大家讨论“如何看待当兵为别人牺牲”这一问题过程中,学生领悟了“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在引导大家讨论“如何看待当兵耽误赚钱时间,浪费青春年华”这一问题过程中,学生领悟了“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在引导大家讨论“如何看待找一个舒适的工作”的过程中,学生领悟了“在砥砺自我中才能走向成功”。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是,结合课堂讨论,有针对性、创造性地替老师写这封回信,看谁的回信最能打动人。

本节课上,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是“了解”的过程。即了解基础知识、梳理学习线索、构建知识框架等。“了解”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体现了新课程基础性特点;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大量事实材料,结合书本知识充分讨论这封信的内容,这是“理解”的过程。“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学习的关键,体现高中政治学习深刻性的特点;学生替老师写回信的过程是发表自己“见解”的过程,这要求学生能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发表自己有独到的主张。“见解”是学生能力提升的一步,体现了高中新课程创新性要求。“了解——理解——见解”这三步是层层推进、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四、以课题设计为主线:明题——践行——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学习不再完全是静听、静观、静思的学习,而是在活动、亲历中体验的学习。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体验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确实是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当思索的问题。学生只有体验干渴才知道水的重要、节水的必要;体验污染,方知环保的重要;参加军训,体验军人的艰苦,才能更加热爱我们的钢铁长城;听取企业家介绍.才能体验创业的艰辛。学生通过实实在在践行后的反思,认识才能得以提升,情感才能得以激发。

某老师在讲<文化生活>中“文化在继承中发辰”一课时,采取了“南京古建筑设计特色及保护”这一课题作为研究主线的教学步骤。

步骤一:学生参观中山陵和明孝陵。前者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后者则是明代皇帝朱元璋的陵墓。通过参观引导大家分析:同样是陵墓,它们存在着什么样的建筑差异?为什么存在着如此大的差异?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建筑色彩、建筑耗时、建筑造型等方面的差异,从差异中归纳出影响陵寝文化的社会制度、科学制度、思想运动及教育等因素,进一步得出教材所归纳的影响文化的几大重要因素。

步骤二:学生参观夫子庙。南京夫子庙是供奉和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现在的夫子庙融入了浓烈的现代商业的气息。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们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夫子庙应该去除商业化,恢复尊孔礼仪景观。另一观点是:应将夫子庙打造成更加繁华的高档商业区。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讨论:你赞成谁的观点?学生通过讨论夫子庙景区建设的两种不同观点,引发对继承和发展辩证关系的思考。

步骤三:学生们准备为南京城市建设既传承历史文脉又彰显时代特征进言献策,就南京市的古建筑保护发展问题给市长写一封信。学生通过小组课后探究。明确了写这封信的主题、目的,并通过反思这次探究性学习和进言献策,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节课,教师不是平铺直叙地阐述知识,而是通过课题研究来揭示书本知识。教师用两条线贯穿始终:明线是学生以参观文化古城的古建筑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暗线以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相关知识为主题。明线暗线交替展开,明线服务暗线,明线暗线相得益彰。当然课题主线的创设要避免“搭花架子”或浅尝辄止。

政治教学主线的设计方式多种多样,还可以,以时事讲评为主线、以知识训练为主线、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漫画讲解为主线、以名言警句为教学主线等。新课程背景下,只要我们抛弃那些僵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勇于探索,思想政治课堂就会焕发出无穷的活力和诱人的魅力。

Tags:新课 课程 程视 视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网站(www.zyyz.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zyyzjwc@126.com 移ICP备1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