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资源 >> 校本课程 >> 内容

环境保护校本课程阶段总结

时间:2010/10/15 15:02:32 点击:

  核心提示:通过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对青少年的环境教育应从孩童开始,对于我们高中生的环境教育,应从入学第一天开始,通过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各学科的课堂渗透和环保专题讲座,使高中学生从思想上建立起对环境应该进行保护...
  通过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对青少年的环境教育应从孩童开始,对于我们高中生的环境教育,应从入学第一天开始,通过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各学科的课堂渗透和环保专题讲座,使高中学生从思想上建立起对环境应该进行保护的认识。在我校,对学生的环境保护已贯穿于生物和地理的教学过程之中,对学生进行体验式的珍惜生命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节省资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讲课过程中我一般都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
  一、 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比如说:“麝鹿的眼泪”
  2、说说听了故事后,你有什么想法?(揭示课题)
  二、结合事例,谈谈感受。
  三、学生交流感受。
  四、联系实际,落实行动。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为21世纪的主人,我们青少年肩负的担子更重。最后请同学们为环保事业出谋划策,说说爱护我们家园的具体行动。有很多同学举例子说:植树造林;捡废品活动;画宣传画,写公益广告(出示自己画的宣传画,广告标语)……
  五、一封倡议书。班委会向全班发出“爱我招远,保护环境”的倡议。
  六、寄于希望,结束全课。
  在具体的讲课内容上:
  比如说针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五大环境危机,了解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树立对环境现状的忧患意识。讲水污染时,延伸到有些中小造纸厂、化肥厂、化工厂的排废还不达标,导致土壤污染板结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种植和养殖等;讲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时,联系到工业排放二氧化碳会影响环境,植树造林能促进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大气污染的现状及防治、禁烟、禁毒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告诫学生地球上每一小时就会有一种生物消失,我们应拒食野生动物,让同学留下自己的生态足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食用绿色食品,要开发无氟冰箱和无铅汽油,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和一次性木筷。
  结合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认识校园的花草树木,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活动。我还结合撒贝宁、候丰的“万里长江环保行”活动,教育学生只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爱护环境,改善环境,环境是能够变好的,如上海化工园区内能生存对环境非常敏感的梅花鹿群就是一个例证。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了学生学习环境地理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心和热爱祖国的情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学生随地吐痰,随处乱扔废纸和食品袋,口说脏话的现象较以前少很多。折花毁树,捕杀鸟类的事件基本杜绝,节约能源的理念已在他们心中形成,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善待其中的各个家庭成员,和谐共处,寻求生态和谐稳定,不要污染环境,毁掉自己的家。
  在上课过程中通过大量的事例强有力的刺激他们的感官,使他们建立牢固的环保意识,以身说教,人人做环保宣传员,扩大环保宣传力度,这样才能影响其家长,影响社会,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因为环保是全社会和全人类共同参与的千秋大事。教育学生环保从身边小事做起,如 :顺手关水笼头,随手关灯,少用洗洁精,选用无磷洗衣粉,少用塑料袋,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拒食野生动物,不用野生动物制品。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组建我们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它不需要用任何抽象的理智形式,像知识灌输一样,像道德说教一样,像行政命令一样,像法律制裁一样,从外面强加于人。它像空气一样包围着受教育者,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自觉自愿地去感受,去体会,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它像风一样无影无踪,却又像风一样有力而不可抗拒:东风一吹,草木皆绿,百花齐放。”一个人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之中,就“像呼吸空气一样,把从四面八方吹来的美的风,吸进自己的肺腑,渗入自己的血液,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净化,人品美化,感情高尚化。”在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体会到安静、舒适、整洁、优美的环境,会使他们身心健康、心情舒畅、专心致志;反之,空气混浊、乱七八糟的恶劣环境,会使他们感到烦躁不适,影响学习生活、健康,借此使他们认识到环境与人类生生相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作者:童金玲 来源:招远一中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网站(www.zyyz.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zyyzjwc@126.com 移ICP备1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