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管理 >> 选课走班 >> 内容

高中“选课与走班”:探索中继续推进

时间:2010/5/8 15:42:27 点击:

  核心提示:高中“选课与走班”:探索中继续推进  来源:山东教育报   编者的话  山东省自去年秋季开学起,在全省高中开始实行选修模块教学,打破传统行政班级统一授课模式,全面推行“走班制”教学。2010年,省教育...

  高中“选课与走班”:探索中继续推进
  来源:山东教育报

  编者的话
  山东省自去年秋季开学起,在全省高中开始实行选修模块教学,打破传统行政班级统一授课模式,全面推行“走班制”教学。2010年,省教育厅仍然把推进普通高中选课与教学制度改革作为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颁发《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特别要求:“普通高中要在开齐开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尽可能多的选修课程,大力推进‘选课制’、‘走班制’,省级规范化学校、市级规范化学校、一般学校的选修模块开出率,到2011年分别达到70%、60%、50%以上。”在规范化学校创建与复评中,对不能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实施“选课与走班”教学制度的,要实施“一票否决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也指出:“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表示,“选择性”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择空间,是高中学校的职责。“走班”是新课改后的必然现象,也是全面落实新课改、实行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2010年,山东省将加大力度,在探索中继续推进高中“选课与走班”制。
  深化改革 稳步推进
  ——山东推行高中“选课与走班”制综述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孔令鹏
  伴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将要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也就是要落实国家的课程方案,把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活选修课作为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所以继续推进“选课制”与“走班制”教学,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的教育工作重点。
  2009年5月,省教育厅在莱芜召开全省普通高中二年级课程实施计划专题研讨会议,开始在全省高中全面推行“选课与走班”教学改革。各高中学校依据国家和山东省有关政策都尽快地做好了课程规划。为了加强对各市高中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制订与落实工作的支持与指导,研究解决高中选修课开设、选课、走班等教学的难点问题,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做好普通高中学校二年级课程实施指导工作的通知》,并组织专家组对实施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检查。省教研室和各市还都建立了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教研员联系地区制度,帮助和指导学校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计划,促进课程实施计划的有效落实。
  课程方案要求学生在选修课程中获得28个学分,其中选修课程Ⅰ有22个学分,是国家规划的选修模块。选修课程Ⅱ有6个学分,主要指学校课程。我省要求在开设选修课程中,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70%,市级规范化学校达到60%,一般高中为50%。
  随着选修课程的增多,原来的行政班就很难适应学习的要求,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各有不同的选修课程,只有跨班选修才能保证学生自主选修。学生在学习共同的课程或者在自习和集体活动时仍然在自己的行政班,在上选修课的时候就出现了新组成的教学班。因而选修做到了百花齐放,不同潜能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跨班选修就是保证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的最好方式和必然趋势。所以在普通高中全面有效推行“选课与走班制”就成为必然。
  “选课与走班”是尊重学生,是解放学生,是真正的发展学生,是教育本质规律的回归。“选课与走班”也是解放老师,给老师专业发展的空间,给老师展现个性的平台,同时也对老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课与走班”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空间,学校办学自主性得到了更多的体现。
  当前面临的问题
  思想解放不彻底。“选课与走班”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应该根据课程方案开齐开全课程,即使是目前高考未涉及的科目也应该开设,这样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培养合格的高中生。目前,许多高中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还没完全做到彻底解放思想、准备充分。
  教师资源不足,教学设备缺乏。目前有些高中学科老师太少,如技术课等新兴学科的老师。有些选修科目对教师的要求较高,特别是以前教学中没有涉及的专业模块,对老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选修模块的开设和学生修习的选择。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如实验器材、通用技术教室、综合实践场所等的缺乏也使得教学实施捉襟见肘。
  教学管理面临新挑战。“选课与走班”后,原来的“行政班班主任单班管理”模式要向“单元内班主任共管、任课教师全员教育”管理模式过渡。由于选修科目的增多,学生的选课数量增加,选修科目不同,这些都为学生管理、学生修习模块的学分认定、考试评定增加了难度,为课程的设置、课程表的制订、教学设施的安排增加了难度。对教师的排课、不同模块教学教师的工作量以及教学质量评价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探索经验 解决难点
  遵循科学原则 进行系统规划
  “选课与走班”任务繁重,过程复杂,学校必须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对“选课与走班”的每一个任务和步骤进行具体规划和统筹安排。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注意学科之间的平衡,避免某一学科选课过多或过少现象的发生。一是确定各选修模块班级数量,安排“走班”教室,尽量不要让其同行政班教室重叠。二是确定选修模块教师数量,安排任课教师,尽量统筹兼顾,配齐师资。三是确定选修模块课时数量,安排“走班”课程表,尽量避免“走班”教室前后两节连排使用,防止学生互相干扰。四是确定各行政班选修模块学生,安排座次表,尽量保证其同行政班学生在同一区域。
  很多学校采取了教学单元走班的做法(即3个或4个行政班为一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配置一定数量的教师,每位教师开设多个模块课,学生在教学单元内自主选修课程和选择教师。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选课要求,又兼顾了流动与稳定的关系,便于教学与管理。另外,相对固定教学班的学生座次。学生在选课教室内固定座次,既便于课堂管理,又便于学生回到行政班后的自主学习;既克服了师资、设施等不足的问题,又达到了师资配备的公平与教学管理上的高效。
  坚持因校制宜 解决“走班”难点
  “选课与走班”与传统行政班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设施、师资水平、管理方式上要求很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是课程方案实施的难点。
  有的学校根据教学需要,在音乐、体育、美术、通用技术等学科采取场地固定或专业工作室的“走班”法。如建立了舞蹈教室、球类室、体操房、通用实验操作室等专业教室。学生在上某学科专业模块课时,就去专门的场地或教室,专业老师是固定的,而学生是混合编班的。
  开阔办学视野 盘活教学资源
  新课程最大的变化就是选修课程多,在实施中授课的场地和专业老师明显不适应。为解决选修课走班过程中教师和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各学校也做了很多的尝试。
  有些学校采取了外聘教师的做法:返聘退休教师、聘请家长教师、招募大学生志愿者、跨年级跨学科整合教师资源,以及加强培训、提升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等。有的学校综合利用图书馆、实验室、电化教室作为辅助教室;充分发掘礼堂、风雨操场、室外体育场地的功能;积极建立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将职业学校的设备作为高中学校的补充。
  我省高中课程改革现已进入实质性的深化阶段,课程管理是内涵发展的标志,普通高中学校的核心问题就是课程设置问题。学校应该在保证开好所有必修课的同时,尽可能多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保障学生的兴趣发展、个性特长发展,这样就体现了新课改的选择性精神。要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才能有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张扬个性 全面发展
  ——“选课与走班”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山东省莱芜市第十七中学 王凤军
  随着“选课与走班”在高中二年级全面推行,山东省新课程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选课与走班”,既是深化课改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办学的必然要求;既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选课与走班”教学的先行者,我校坚持“适度超前,分步推进”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选课与走班”教学的初步尝试(第1~2阶段)
  第一阶段是体育“选课与走班”的初步尝试。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武术、田径、健美操等8个专业选修模块。我们将一个年级16个行政班分成两组,根据学生志愿,把学生按照不同专项重新组班,分别编入8个专业选修模块教学班,8个班同时上课。
  第二阶段是语文“选课与走班”的研究实践。在对学生选择意向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两个学段的选修模块,编印了每个模块的课程功能以及模块目录。第一学段从16个选修模块中选出5个模块,学生实行5选1;第二学段增加了学生选择的模块,将校本课程纳入选修系列。我们将14个行政班分成两组,每组学生根据所选择的模块,再重新组成不同的教学班,如影视名作欣赏班、文章写作与修改班、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班等。
  二、“选课与走班”教学的深化研究与实践(第3阶段)
  (一)实施网上选课,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确定选修模块,录入走班信息。学校按照省定课程设置顺序,分四学段依次开设语文、物理、化学等12门课程共65个选修模块,向学生发放我们自主编选的《选课指导手册》,组织学生填写《选课清单》,录入走班学生信息、任课教师信息、走班教室信息和模块设置信息。
  编印选课说明,网上选课制表。我们把选修课程分四阶段印成书面的选课说明卡,学生在选课说明卡上选择模块后,再以班为单位进行确认。在初选和二次选课后,利用“普通高中课程管理系统”编制输出所有任课教师和“走班”学生的个性课程表。
  (二)推行“切块走班”,科学整合教学资源
  我们根据学生的选课结果,打破原有行政班的顺序,对行政班重新调整和平衡。开学前一周,配齐所有任课教师,确定教学班辅导员,重新设定门牌号码,确定“走班”教室,编排固定座次。这是我们在全面推行“切块走班”过程中的一次尝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益探索。
  (三)强化自主管理,全力提升“选课与走班”教学质量
  为搞好双班运行下的学生管理,我们重点强化了自主管理。一是制定《行政班与教学班管理细则》,对参与“走班”教学的师生进行详细分工,明确职责。二是推行“团队合作,分组竞争”策略,以原行政班学生为基础组成新的学习小组,开展课堂交流、作业收发、自主学习等活动。三是设立师生互动平台和答疑室。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分学科提出,课代表收集后交给老师。四是配备导师。导师由本年级任课教师担任,三年内导师与指导的学生相对固定。
  (四)构建师生评价体系,推动“选课与走班”健康发展
  创新机制,关注过程,实施多元化的学生评价。制订学生量化管理条例,严格记录量化积分;严格学分认定程序,注重学习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注重过程性评价;规范评价环节,实现多元化评价。
  多措并举,突出重点,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我们从职业道德、岗位考勤、工作量、教学常规、教师专业发展、育人效果和教学成绩七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过程性综合评价。一是学生评教,量化师德表现。二是过程管理,量化育人效果。三是标准分制,量化教学质量。
  让“走班制”走进一片新天地
  山东省东平县沙河站中学 程长海
  我省的“走班制”教学已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在艰难中行进的新蓝图,它将带领我国的高中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走进一片新天地。
  “走班制”让学生走出了“班级授课制”的牢笼,走出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走进了个性张扬、自由发展的新空间。由于高中生已经具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甄别能力,“走班制”可以促进他们更加正确地对待自己,寻找自己的兴趣和潜质,并据此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人生追求。这种认真选择和积极应对的经历会为学生良好人生态度的形成奠定坚实的根基。
  随着“走班制”的全面推开和新型人才的涌现,社会对此的认可程度也会逐步提高,我国的教育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期待“走班制”教学能够产生美丽的蝴蝶效应。
  临沂高中“走班制”倍受学生青睐
  本报讯(记者 刘金松)“在‘走班’的课程中,我选的是倾向理科的模块。我对这些模块比较感兴趣,所以,听起课来特别认真,学得也特开心。”临沂二中高二七班学生刘伟伟从“走班”教室中走出来,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这堂课学的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模块。通过‘走班’学习,我算是把上一次课堂学习中没弄懂的问题终于弄明白了。”据刘伟伟讲,自己所在的行政班是七班,“走班”学习在十四班,像她一样在这个“走班”教室上课的学生,他们班就有20位同学。
  记者从临沂市区几所高中采访中了解到,为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从2009年秋季开学始,临沂市各普通高中学校就推行了高二年级“走班制”教学,所有高二学生根据所选课程模块的不同,在不同的教室间“走班”上课。针对“走班制”教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大都持肯定态度,表示“很喜欢”。有的同学表示,在学习之余也有其他收获,可以认识本班以外的老师和同学,有利于师生间的知识交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临沂一中校长李世良认为,开展“走班制”教学,建立选课制度,从大处讲,是为了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和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从小处讲,有利于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据他介绍,早在2005年,临沂一中在保持行政班级不变的基础上就尝试实行了“走班制”教学,对高中“选课”和“走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该校首先在音、体、美课程教学中打破了行政班的建制,完全由学生根据个人志愿来选择课程、选择教师,组建了教学班。行政班由班主任负责日常的学生工作,教学班由任课教师(即导师)组织授课,并负责教学班的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后来在文综、理综之间采用小集团滚动模式进行“走班”尝试,根据选修不同课程的学生人数比例,实行以4个班为一个选修集团的方式组织“走班”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还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等内容逐步开发成了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校课程,如楹联教育课、民族传统武术课、礼仪课等,并分年级统一安排课时,开设了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同时建立了选课指导等制度,为促进“走班制”健康、和谐、有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推进“走班制”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是关键。在兰山区、临沭县等地,记者了解到,各普通高中学校均设立了选课指导委员会,加强了对学生选课的有效指导与管理,保证了较高的选课成功率。临沭一中为抓好“走班制”工作,制定了选修模块编排计划,印发了“走班”手册,确定公布了新班级的班主任、上课地点和班长。在该校,高二各班主任手中都有两张名单:一张是行政班学生“走班”清单,上面标出了行政班学生选修的模块及到新班级去的人数;第二张名单是模块班学生清单,该清单对班级成员来源做了详细描述。为减少班主任工作的难度,该校年级组还提前将高二选修模块班级序号编排张贴到各教室门旁,让学生及时获知相关信息,有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转。
  青岛二中:“走班制”让学生快乐学习
  本报讯(记者 孙军)作为普通高中学校的青岛二中大胆创新,率先尝试“走班制”,高一级部开设“散文鉴赏”、“诗歌鉴赏”和“《史记》选读”等选修模块。2009年秋季开学至今,该校已经全面实行“走班制”,学校就国家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的8个学习领域、14个学科,设计了87个模块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选择。
  “数学选择了‘导数及其应用模块’,语文选择了《史记》选读,其他学科模块的选择正在考虑。”青岛二中高一十六班学生徐永健在学校发放的《学生选课手册》上圈点出了自己感兴趣的模块。“修学分太好了!这样我们可以腾出时间多学些自己喜欢的理科。”高一二班学生张梦园和古云娇如是说。
  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告诉记者,学校在不脱离国家规定的课程大纲基础上实行“走班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了对学生优势智能的开发。以地理为例,高一全年和高二上学期为必修课,而到了高二下学期可在《海洋地理》、《旅游地理》中任选其一学习。到了高三,则是《宇宙与地球》、《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三选一,各学科均以学分累计。“走班制”突破了以往分文、理科的做法,也使以往只注重学科教学变为强调学习领域的完整。以前是每个班级各一张课程表,现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课程表。多样化的课程,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做到了“我的学习我做主”。
  “走课制”、“模块教学”等最终会对学生高考产生何种影响?对此,孙先亮谈道:目前,高考改革的方向是实现“以学定考”,彻底打破“以考定教、以考定学”的思想束缚。模块选择并没有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选择模块实际上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与现行的模式相比,学生实际达到高考要求所需要选择的模块并没有增加。学生家长吴健认为:“孩子可根据自己爱好选择课程模块组合。课改要求每个普通高中生修满144个学分才能毕业,对能力强多选模块者,如果三年总学分能达180分,就是优秀毕业生,在高校自主招生和提前录取方面,学校可以择优推荐,优秀学生就多了选择的机会。”
  为了应对“走班制”带来的诸如学生评价、教学班管理等新问题,学校针对模块周课时减少、学生学习不连贯、学习效率不高等情况,将高一班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班级集中学习物理、化学、生物;一部分班级集中学习政治、历史、地理,下学段则反之。这样在一个学段的学习中,并行科目减少了,学习科目的周课时密度增加为4课时,学生能够较深入地开展学习。分学段集中教学使得学生在后一学段较长时间内不再学习该科目,同样也面临着遗忘问题。为此,学校制定了《青岛二中“学习伙伴”管理规定》,组织学习不同课程内容的两个班级结对,建立伙伴班级。两班的班主任综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建立形式多样的学习伙伴组合。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学生能够取长补短,学会合作。
  为解决模块教学带来的学生评价难问题,学校采取了“标准分评价”方式,将学生的模块修习成绩换算成标准分。同时,对教师的评价通过教学班级学生历次考试中标准分提高人数的多少进行评价。教师也不再为应付高考而加班加点,双休日、节假日师生一律放假,晚自习教师值班即可,仅面复学生个人的疑问,杜绝讲新课。
  应对“选课与走班”加强管理
  安徽省凤阳师范学校 陈立武
  加强新班管理,督促学生出勤。由于新班学生来自不同班级,学生管理成了最大的难题。学校应要求科任教师在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努力增加课堂感染力的同时,切实加强对临时班级的管理。尤其在“走班”初期,一定要坚持严格管理,不能懈怠。学校要对教师的教学实施监管,定时召开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对学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具有普遍性的实际问题。
  保留传统班级,实施双重管理。现实情况下,不宜取消传统班级。目前的必修课还是采取传统“定班”上课模式为好。为避免“放羊”,班主任可让到不同“新班”的同学推选出的班长,每天简要汇报本班同学在“新班”的出勤和纪律情况,也可在晚自习时请同学们畅谈在“新班”的学习体会,以加强交流,相互启迪。班主任要及时与“新班”教师联系、沟通,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对确系当初误选了课程的学生,应帮助他们调整、更换科目。
  调整排课,增大课间。鉴于学生要在不同班级、不同教室来回“走”,课间10分钟休息时间明显偏短,学生必然匆忙,有时甚至不能如厕。学校应实行大课间,将课间休息时间改为15分钟。同时为减少学生过多的“走”,避免引起疲劳厌倦,学校可将选修科目实行两节连堂排课,每节课45~50分种。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网站(www.zyyz.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zyyzjwc@126.com 移ICP备10086号